2011年9月30日 星期五

2011碧霞宮祭典(一)

計畫名稱
100年宜蘭舊城再生暨城鄉風貌再塑計畫
工作項目
節慶現場記錄
工作重點
2011碧霞宮祭典()
主要內容
紀錄內容:
1祭典流程
2.繞境路線與活動節點

 
特色筆記:

1.          一年一度的岳武穆祭典,由縣政府主持,並有宜蘭縣內國小、高中職學生、社區的參與,做為祭典人員,典禮莊嚴隆重。

2.          碧霞宮遶境以執事牌隊伍與騎隊為主。雖無熱鬧的神將隊伍,但因繞境工具皆為延續已久的傳統匠師作品(如:繡旗、神轎),使隊伍仍具備莊重、細緻的視覺品質。

2011昭應宮祭典(二)

計畫名稱
100年宜蘭舊城再生暨城鄉風貌再塑計畫
工作項目
節慶現場記錄
工作重點
2011昭應宮祭典()
主要內容
紀錄內容:
3.祭典空間及活動配置
4.祭典時中山路使用狀態
5.民眾參與及交通狀況

 
特色筆記:

1.          雖暫時封閉廟前中山路段做為祭典使用,但礙交通壓力,祭典展演過程僅能倉促舉行。但因昭應宮為舊城傳統廟宇的代表,儀式組織與人員對於祭典現場之掌控井然有序,使整體空間場所的配置依然呈現出祭典品質。

2.          根據觀察,昭應宮祭典至今仍有宜蘭年輕人參與籌劃策辦,並為現場工作人員,對於儀式傳統頗為講究,可見廟方與舊城地方的深厚關連。

2011年9月24日 星期六

2011昭應宮祭典(一)

計畫名稱
100年宜蘭舊城再生暨城鄉風貌再塑計畫
工作項目
節慶現場記錄
工作重點
2011昭應宮祭典()
主要內容
紀錄內容:
1祭典流程
2.繞境路線與活動節點


特色筆記: 

1.             昭應宮位於十字街,為舊城核心,是圓形舊城內唯一在面向中山路的廟宇,也視為一在祭典時可將廟前繁忙的中山路段暫時封閉,做為祭典活動展演空間的寺廟。為中山路上獨特的人文地景。

2.          昭應宮對面的大樓,原為昭應宮戲台,往昔常有廟會舉行。雖已改建為大樓,但在祭典時仍見人群在大樓位置聚集圍觀的空間關係,與昭應宮廟體相呼應。

舊城特色商業--舊宜蘭菸酒賣捌所

計畫名稱
100年宜蘭舊城再生暨城鄉風貌再塑計畫
工作項目
舊城意象再生、舊城風貌再塑與舊城發展活化
工作重點
舊城特色商業
主要內容
舊宜蘭菸酒賣捌所






   

         
               整修前                               整修後

位於康樂路,屬舊城發展相關範圍。原為日治時期菸草批發地點,終戰後成為台灣省水利局主管宿舍。民國92年指定為縣定古蹟,而後進行建築本體之修復。目前已委外給民間經營特色咖啡館。


鄂王社區-1

宜蘭河

宜蘭市鄂王社區位於宜蘭河(舊稱西勢大溪)南岸,古時水路貨運從頭城烏石港駛至濁水溪,經東港、廍後轉宜蘭河至「堰空頭」處,可航入本社區之支流「西門溝」至西關廟,貨運船隻頻繁,為宜蘭市西門一帶重要的運輸航線。

早期宜蘭河沒有堤防,每逢大雨便淹水氾濫,宜蘭城曾發生全城淹水、難民走避昭應宮之災情,所以常為淹水所苦的慶和廟有一句俚語:『馬謝公眼睛黑溜溜,千秋看大水。』

直至日據時代,廳長西鄉菊次首度於明治33年(1900)開始修築南岸堤防、整理河道,解決部分水患。初期堤防只有從員山金包里古到宜蘭橋西側,每逢大水仍從北端流入,堤防內側到西門橋間農田仍有淹水情形,大正15年(1926)繼續延長堤防上至員山、下至宜蘭川鐵路橋,城內水患的情形大為改善。直至民國70年間,陸續全面性整治宜蘭河堤防及河川調整工程,俾使兩岸居民土地及生命財產安全獲得全面性保護。晚近民國90年起,更著手規劃宜蘭河濱公園整體計畫,除維持河川安全外更兼具公園遊憩等生活機能。

資料來源:http://ewang2009.wordpress.com/%E8%80%81%E5%9C%B0%E6%96%B9%E8%A6%8B/

2011年9月18日 星期日

舊城特色商業--碧霞街民宿

計畫名稱
100年宜蘭舊城再生暨城鄉風貌再塑計畫
工作項目
舊城意象再生、舊城風貌再塑與舊城發展活化
工作重點
舊城特色商業
主要內容
碧霞街民宿






   


           整修前                                  整修後

位於碧霞街楊士芳紀念林園旁的一樓老屋。鄰近舊城旅遊景點(北門小吃、楊士芳紀念林園、光大巷)。原屋主承租給在地公司做為倉庫,2008年由現任屋主改造為民宿經營。


宜蘭舊城特色產業調查:中山路--仁生堂藥舖

計畫名稱
100年宜蘭舊城再生暨城鄉風貌再塑計畫
工作項目
舊城意象再生、舊城風貌再塑與舊城發展活化
工作重點
宜蘭舊城特色產業調查:中山路
主要內容
仁生堂藥舖







仁生堂藥鋪是中山路上的老店,老闆從門前木造的招牌介紹起,從他有記憶以來就有這塊招牌,所以至少也有60年。

祖父在日治時期就在中山路上經營仁生堂,自當時就是賣西藥,當時的店面是在中山路前段,現在仍保有仁生堂藥舖字樣的立面。
後因二戰與光復,仁生堂輾轉在中山路上的幾處經營過,如現在的鴻文鐘表行與上述提過的林成興,最後落腳於現在的店面,算來也有80餘年。

(資料來源:本案訪談調查)

2011年9月12日 星期一

匠師串連路徑_人文風貌與空間品質調查研析(二)

計畫名稱
100年宜蘭舊城再生暨城鄉風貌再塑計畫
工作項目
舊城意象再生、舊城風貌再塑與舊城發展活化
工作重點
匠師串連路徑_人文風貌與空間品質調查研析()
主要內容
3. 空間品質分析與人文特徵指認
4. 人文空間:匠師空間/寺廟/人文及社區活動

匠師串連路徑_人文風貌與空間品質調查研析(一)

計畫名稱
100年宜蘭舊城再生暨城鄉風貌再塑計畫
工作項目
舊城意象再生、舊城風貌再塑與舊城發展活化
工作重點
匠師串連路徑_人文風貌與空間品質調查研析()
主要內容
1. 串聯巷弄分佈及使用情形
2. 交通運輸:交通動線與節點概況 

2011年9月7日 星期三

宜蘭舊城特色產業調查:中山路--永順機械五金行與林成興

計畫名稱
100年宜蘭舊城再生暨城鄉風貌再塑計畫
工作項目
舊城意象再生、舊城風貌再塑與舊城發展活化
工作重點
宜蘭舊城特色產業調查:中山路
主要內容
永順機械五金行與林成興













 永順機械五金行(以下簡稱永順)原本位處中山路與武營街附近,目前已遷至西後接上。中山路永順可能成為舊址,預計進行房屋立面與內部的改建,未來是否會繼續經營五金行也是未知數。具聞,以前在中山路永順的附近有很多間五金行,大家看有人做就跟著做,所以就越開越多間。

對街同樣有著特色立面的林成興(房屋立面上有林成興三字,以下稱林成興)正進行改建工程,立面僅剩紅磚構造與林成興三個字,特色立面在施工後也可能消失。

林成興過去經營的是什麼,現在的所有者又是什麼人,問了兩位在中山路上住了有60年之久的受訪者也不清楚。而待林成興完工後,便將進行永順的改建工程。

(本計畫訪談整理)

2011年9月6日 星期二

【新民路】現況調查與評估(二)

計畫名稱
100年宜蘭舊城再生暨城鄉風貌再塑計畫
工作項目
舊城意象再生、舊城風貌再塑與舊城發展活化
工作重點
舊城街道_人文風貌與空間品質調查研析
主要內容
【新民路】現況調查與評估()
5. 建築物使用類別:住商調查/商業型態/閒置空間/
6. 人文空間:匠師空間/傳統商店/特色店家/寺廟
7. 歷史性建築:指定/登錄/歷史空間
8. 民眾意見搜集





【新民路】現況調查分析(一)

計畫名稱
100年宜蘭舊城再生暨城鄉風貌再塑計畫
工作項目
舊城意象再生、舊城風貌再塑與舊城發展活化
工作重點
舊城街道_人文風貌與空間品質調查研析
主要內容
【新民路】現況調查分析()
1. 沿街建物樓高
2. 立面形式分析與分佈
3. 街道使用狀況:街道家具/人行道使用/停車/攤販分佈
4. 交通運輸:交通動線與節點分析





2011年9月5日 星期一

整體空間發展架構--舊城內保存區

計畫名稱
100年宜蘭舊城再生暨城鄉風貌再塑計畫
工作項目
舊城意象再生、舊城風貌再塑與舊城發展活化
工作重點
整體空間發展架構
主要內容
【變更宜蘭市都市計畫(第二次通盤檢討)案】舊城內保存區變更

■原現行計畫劃設保存區3 處,計畫面積合計0.87 公頃存一供孔廟使用,存二供碧霞宮與岳武穆廟使用,存三供昭應宮使用。

█都市計畫第二次通盤檢討用地變更概況:
合計保存區增加0.95 公頃,通盤檢討後計畫面積為1.82 公頃。
1.          於公一西側,變更住宅區為保存區(存四),計畫面積增加0.20 公頃,供五穀廟使用。
2.          於存二東側,變更商業區為保存區(存五),計畫面積增加0.12 公頃,供城隍廟使用
3.          於存二南側,變更部分商業區及市場用地為保存區(存六),計畫面積增加0.13 公頃,供文昌宮使用。
4.          於市一西側,變更商業區為保存區(存七),計畫面積增加0.22 公頃,供林氏家廟追遠堂使用。
5.          於體育場西側,變更農業區為保存區(存八),計畫面積增加0.25公頃,供陳氏家廟鑑湖堂使用。
6.          於存二東側,變更商業區為保存區(存九),計畫面積增加0.03 公頃,供新民堂使用。

(資料來源:變更宜蘭市都市計畫(第二次通盤檢討)案,本計畫整理)

2011年9月1日 星期四

宜蘭舊城特色產業調查:中央商場發展概況

計畫名稱
100年宜蘭舊城再生暨城鄉風貌再塑計畫
工作項目
舊城意象再生、舊城風貌再塑與舊城發展活化
工作重點
宜蘭舊城特色產業調查:中央商場發展概況
主要內容








位處中山路和昇平路間的中央商場,過去是一片以蕃薯為主要作物的菜田,鄰近十字大街與南北館市場。當地的幾位地主聯和建造單層樓高的木造房屋,是為現今中央商場的雛形。

中央商場以手工西服、旗袍與內衣等手工製衣業為主要產業,在過去,成衣工廠尚未普遍,周邊又是熱鬧的十字大街,人群熙來攘往,如中央商場內就有著名的狗標西服店。

而製衣業帶來的人潮也促發中央商場內的娛樂產業,如撞球間與酒家等,可以想見中央商場當年的繁榮。但隨成衣工廠出現後,大量又便宜的成衣取代了較昂貴的手工製衣,中央商場的光彩也漸趨黯淡。

(本計畫訪談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