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28日 星期二

文昌宮-2

自創建以來,文昌宮即與廳治內文教設施關係密切,如清代之仰山書院、考棚、以及日治時期曾作為宜蘭公學校與女子公學校的臨時校舍等例。其中以仰山書院及考棚最為重要,仰山書院為委辦知府楊廷理於嘉慶17年(1812)創建,道光5年(1825)通判呂志恒以文昌宮東廂為書院位址,並於臨街處建一門樓,門額曰「仰山書院」。蘭地名人如楊士芳、李望洋等均曾任書院山長。考棚為知縣邱竣南於道光2年(1822)創立,作為每年4月童生考試之所。

資料來源:http://enews.lym.gov.tw/content.asp?pid=32&k=134


2012年2月24日 星期五

文昌宮-1


文昌宮又稱文武廟,在陳淑均所著《噶瑪蘭廳志》一書中稱其為文昌壇,位於廳治西。嘉慶23年(1818)由通判高大鏞倡建,其將原在關帝殿前方之文昌宮移奉於後方,使其坐北向南,且以牆垣圍繞,左右各設廂房而為合院式之建築,且前庭東址並置敬字亭一座(註1)。

道光25年(1845)通判朱材哲就前後殿原址,倡捐改建為左、右二殿。左奉文昌、右奉關帝。咸豐元年(1851)居民拓建外牆、山門等(註2)。明治43年(1910),曾由阿元師(陳榮元)重修屋頂剪黏及瓦作(註3)。之後亦歷經數次整修成現貌。


註1  陳淑均,1983,《噶瑪蘭廳志》,卷二(上),頁119-120,台北,成文出版社。
註2  同前註。
註3  林福春,《清代噶瑪蘭寺院之研究》,巨龍文化公司,台北,頁273。




2012年2月21日 星期二

西門市場-2


西門市場之歷史沿革

文昌宮的前庭早期因為道路拓寬成為大片的空地,而發展為西門市場,民國42年建成六七行長條形的攤位,長條形的攤位也逐漸衰頹,僅存今天市場棚架旁長條形鐵皮屋見證40年代的狀態。
民國60年代,渡小月與其他攤商合資在西門市場西安街與文昌路交接處承租公所用地搭建了簡單的小吃部,市公所亦在民國71年興建完成現在所見開放性棚架勢的市場建築。當時還曾發生攤販不願進駐,而由警察強制執行的新聞 。

民國76 年4 月17 日
北門攤販市場攤位乏人問津,舉行第三次公開招租。『中國時報-76-04-11』
北門市場目前為黃昏市場。

2012年2月15日 星期三

西門市場-1

日治後,基於衛生理由,設立市場,最初可能是在文昌宮,明治44 年(1911 年)12 月16 日設立宜蘭街小賣食料品市場(圖2-2),明治45 年(1912 年)1 月24 日舉行開場式,佔地1 甲2 厘5 分,建地約411 坪。「宜蘭群役所,1985:41;(台灣日日新報),明治45 年1 月22 日;大正15 年10 月12 日昭和12 年9 月9 日」昭和7 年(1932)4月宜蘭街在西門街文昌宮右鄰開設第二市場。「(台灣日日新報),昭和13 年10 月6日」,當時臺北州宜蘭郡宜蘭街食料品小賣市場配置就如下圖所示。











圖 2- 2   臺北州宜蘭郡宜蘭街食料品小賣市場配置圖資料來源:國史館台灣文獻館

資料來源:http://tair.niu.edu.tw:8080/bitstream/392340000/731/1/%E8%94%A1%E5%81%89%E4%BB%81(%E6%A0%A1%E5%A4%96104%E5%B9%B4).PDF


2012年2月13日 星期一

北門市場

宜蘭北門議設市場分場之歷史剪報

台灣日日新報
出版日期:昭和4年7月2日
剪輯日期:民國83年10月2日






2012年2月10日 星期五

行政院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榮民森林保育事業管理處-2

行政院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榮民森林保育事業管理處之「林業工作隊」由來

退輔會為增加榮民就業機會,於民國51年10月在宜蘭市設立「榮民林業工作隊」,負責訓練榮民從事水土保持、景觀綠美化等工程,對外承接各項林業勞務工作。民國53年6月改組為「第一林業工作隊」,並另在東勢鎮設立「第二林業工作隊」;民國60年7月將兩隊組織合併,改稱「榮民林業隊」。民國61年7月再改組,歸併於本處建制,改稱「森林開發處林業工作隊」。民國87年3月起,復正名為「行政院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榮民森林保育事業管理處林業工作隊」。


林業工作隊以工資議價方式承辦森林保育處之育苗造林、林木採集、副產物採取、林道新建及災害修護等工作,並對外承辦各機關之林務、景觀、水土保持等工程,工作地點遍及台灣本島及離島地區,例如承辦林務局各林區管理處之林木集運作業、台東縣綠島之綠化造林業務、彰化縣濱海工業區防風林植育作業、國道一號高速公路,中央分隔帶植物種植及休息區交流道之綠美化工程(共植樹22萬餘株,鋪設草皮80餘萬平方公尺),以及台北市萬芳社區邊坡水土保持綠化、高雄萬壽山G.R.C塑造景觀及綠化工程,由於施工確實,品質良好,頗獲各界好評。
此外,林業隊所承辦之景觀工程尚有:鐵路局台北車站、公路局台北監理所、台汽中崙修理站、台南縣市政府、救總五指山莊、國立中山大學、太魯閣國家公園及經濟部世貿中心等處之景觀工程,均獲好評。

資料來源:http://www.fcea.gov.tw/for_team.php

2012年2月8日 星期三

行政院退輔會榮民森林保育事業處-1


行政院退輔會榮民森林保育事業處沿革

榮民森林保育事業處位於宜蘭縣宜蘭市林森路100號。
民國47年政府為開發中部橫貫公路沿線森林資源,於是年10月29日依據行政院訂頒之「橫貫公路沿線森林資源開發方案」,委由台灣省林產管理局(後改為林務局)成立「橫貫公路森林開發籌備處」,民國48年10月10日正式成立「臺灣橫貫公路森林開發處」隸屬退輔會,奉撥經管棲蘭山及大甲溪兩處林區,安置並輔導國軍退除役官兵,以事業單位形態經營森林,歷年來配合政府林業政策調整,組織編制遞經變動,摘要如次:

(一)民國48年成立「臺灣橫貫公路森林開發處」。(編制職員66人,實用45人,職工115人。)
(二)民國52年4月1日更名為「輔導會橫貫公路森林開發處」。
(三)民國61年輔導會榮民林業工作隊編併本處。(編制職員增至238人,實用228人;職工1,766人。)
(四)民國64年1月13日更名為「輔導會森林開發處」。
(五)民國65年7月1日起配合「臺灣林業經營改革方案」,停止大甲溪林區伐木作業,政府為有效運用本處既有人力及機具,將花蓮立霧溪林區核撥本處經管。復於民國77年6月歸還林業主管機關。
(六)民國78年政府明令禁止伐採針一級天然林,民國81年政府更全面禁伐天然林,本處為應林業經營趨勢及配合政府林業政策,調整經營形態,改採「森林生態系經營」理念,民國87年3月1日奉准更名為「榮民森林保育事業管理處」,編制職員143人(職工201人、契約工162人),於民國88年6月30日起停止「枯立倒木整理」作業,相關林區經營費用,自90年度起改以公務預算補助,核定職員預算員額47人、職工116人,契約工採出缺不補方式自然消化。

資料來源:http://www.fcea.gov.tw/about01.php


2012年2月2日 星期四

五穀廟-3

宜蘭五穀廟歷史及慶典活動簡述


五穀廟之創設,可追溯至清嘉慶7年(1802年),漳、泉、粵三籍移民進入五圍(今宜蘭市)開墾耕鑿後,農作欠收,導致民生困苦。因而農民簡東來等6人於嘉慶9年(1804年)聚會於五圍南邊現廟址會商,最後決議於該地敕置「神農大帝黑令旗」1支以供各地農民祭拜,之後果然五穀豐收,使得建廟之聲逐漸興起。嘉慶14年(1809年)終獲淡水廳准予興建,於嘉慶17年(1812年)3月與宜蘭城同時完工,成為南門外廣闊農田中之地方官廟,每年春秋二季由地方官率領祭祀。
 
日人進入宜蘭後,曾強佔廟地為憲兵隊營區,直至大正2年(1913年)憲兵隊撤出。之後因曾禁止廟內慶典活動,故本廟始行「廟外爐主承接制」,至今廟內仍可見到當時為便於廟外承接爐火而設之以長條形肖楠木製成,上刻「神農大帝」之「香籤(神位)」。
  
日治時期五穀廟曾由日本麻茲和尚接管,而成了安奉石觀音之日式佛堂,光復後,麻茲和尚歸還五穀廟,信徒清除佛堂設施,才恢復其昔日廟觀。今日所見廟貌僅存兩側護龍、門屋及圍牆為前清時期所其餘均為改建或增築。廟埕上,還有咸豐8年(1858年)通判富謙鐫刻的「重建先農壇碑記」,此碑為縣內少數保存完好之古碑,很有研究價值。
  
在慶典活動上,除了固定之祭祀活動外,最特殊者為每年正月初一至十五之迎春牛、鞭春牛,及燒春牛活動。每年由農民以竹紙編製春牛一頭,於正月初一至十五期間置於廟埕供信徒摸耳、頭、尾等,至十五元宵夜春牛遊街,回至廟埕後由通判鞭打春牛3下,以示新年已過,春牛須下田工作。之後燒春牛,其灰屑由信徒取回撒於田園或置於店舖,據說可保五穀豐收、市井滿銀。因生態保育觀念,目前該活動已停辦,因此廟方重塑一個由通判富謙鞭打春牛之塑像於廣場以寓其意。 

資料來源:http://svr2.ilccb.gov.tw/readyilan/yl-i01s.asp?id=C-YL-I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