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13日 星期二

文昌宮-6

文昌宮地理位置之興衰

 中山里是宜蘭市最早發展的地區,以前陸運不發達,各地運來的貨物沿宜蘭河,經「閹空頭」(今慶和橋附近)進入宜蘭城,就以文昌路(昔日稱西門街,或叫三結仔街)為集貨場(註12),東邊與昭應宮前的戲臺、市場相連,向西的文昌路底,則是連接梅洲、新城的西門橋(後曾改稱中山橋)。從前整個文昌路附近是宜蘭最熱鬧、最富有的地方。

文昌宮前大片的空地,是附近重要的集貨市場,各式各樣的貨色均有,民國42年建成數行長條形的攤位,但廟前仍維持空地的形態。後來由於鐵路、公路陸續發展,交通運輸形式從水路逐漸改變,文昌路的地理位置也不再如以前那麼重要。人潮不再聚集,文昌宮前貨物集散地的地位遂整個沒落下來,只剩零零星星幾戶攤商,長條形的攤位也逐漸衰頹。今日在市場天棚式建築東側,仍存有40年代長條形店屋的狀態。

民國60年代,渡小月與其他攤商合資在西門市場,西安街與文昌路交接處,向公所承租土地搭建了簡單的小吃部,市公所亦在民國71年興建完成現在所見開放式棚架的市場建築,並將原本媽祖廟前的流動攤販強制遷移至此。當時還曾發生攤販不願進駐,而由警察強制執行的新聞(註13)。民國77年(1988),西門橋不由文昌路,改由茂松路上橋後,文昌路更失去了再發展的契機,西門市場的生意更是逐漸沒落,目前僅存米粉羹與道壇還在此經營,旁邊的餐廳則轉手多人經營。

文昌宮周邊交通變遷圖(宜蘭縣政府文化局 提供)




















資料來源:http://enews.lym.gov.tw/content.asp?pid=32&k=134